就旅途中亲眼所见的一幕,写了一篇《》。这篇文章在我们的头条号一夜之间阅读超过18万,收到400多个评论,评论中讨论激烈股票怎么放杠杆,很多评论本身,也激发了数十条评论。
原本以为不过是个极其偶发的小个案,不想却是很多很多家庭都在面临的共同课题,普遍性远远超过我的预期。
评论大体有几种意见:
其一,别人家的事,跟你个路人甲有什么关系?
其二,十分钟所见,你能确定你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吗?
其三,背后的故事,你了解吗?
其四,谁都知道老人带孩子可能出现溺爱问题,但问题是我没办法啊,爸妈都要上班,孩子不交给老人带,交给谁带?
这些评论,我一个都没有回复,因为回复了,很可能吵架。但很感谢发布这些评论的读者,因为这激发了我对这件事更多的思考。
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?
确切地说,没有关系。机场偶遇,素不相识,擦肩而过,再无重逢。
展开剩余87%但是,不巧,我恰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而且是家庭教育研究者,发现育儿和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现象,揭示可能的问题,甚至尽我所能给出一些可能有帮助的建议,是我兴趣和职责所在。
我能确定看到的是事实的真相吗?
我看到的确是不是全貌,却是真实呈现的场景。
真实的场景就是,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为口渴要喝水或者吃水果这样的小事对家人各种撒泼,妈妈无所作为,姥姥各种宠溺迁就。
也许有人认为,你看到的只是孩子的一面,人家孩子实际上不是这样的。但是,偶然呈现出的一面,又怎么能说不是真实的一部分?
一个日常生活中从不撒泼的孩子,你能相信他会特别到机场这样的公众场合去和家人发脾气撒泼、有各种“戏精”表现吗?
孩子身上呈现出的一切,都是真实的他的一部分,我们不能选择其中美好的,说“我孩子是这样的”,然后无视其中不那么让人乐见的,”这不是真的“。
背后的故事,你了解吗?
你怎么知道那位妈妈无所作为呢?你怎么知道她面对老人对孩子的无原则溺爱,没有各种无奈呢?
我可以理解每个不得不让老人帮助带孩子的家庭,都有各种无奈,但我更关心的是,已经被带成这样的孩子,能不能有一个好未来。
评论中有位读者开玩笑说,“这孩子将来不知道会祸害谁家闺女”,这可能有点夸张,但这孩子未来的发展,确实让人忧虑。
整件事最让人郁闷之处在于,你眼睁睁地看到一个孩子被带成这样,而很多“亲妈”却在评论中大呼“我没有办法!”
所以,到底有没有办法?
有熟悉的读者评论说:
徐老师估计没有经历过这种家庭,但是,现在一般的家庭都会让父母帮忙带孩子。自己带,那么容易啊,工作不要了,没钱。唉,难。
我确实没有421家庭的经历,而且我们两个孩子,都是自己带大的,可以说,从18岁上大学离家开始,生活中的抉择和难题,绝大部分是独自或者夫妻一起面对的。
也有过一个人出差,另一个人带俩娃,而俩娃同时生病的时候,有过半夜一个人带娃去看急诊,去付款没有人看娃,只好把病得迷迷糊糊的娃托给护士的时候,还有过住院做手术有人看娃就没有人陪床,只好紧急打电话回老家向老妈求助的时候。
都是过日子,没有谁比谁更容易,但咬咬牙,都能过去,过得去,才有云淡风轻。
——所以我更不能理解,明明已经眼看着孩子被老人无原则的溺爱给带歪了,为什么很多爸爸妈妈却能两手一摊:我没办法。
没有办法的人,你去想过可能的办法吗?你为这些办法做出过努力吗?你为这些努力付出过代价吗?又或者,你愿意付出代价吗?
在能确定、肯定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前,我认为为人父母,我们都没有权力让孩子陷于并不有利于他的成长和发展的状况,然后无奈地说:我没办法。
当然,我并不是说,每位帮助儿女带孩子的老人,都会用无原则的溺爱把孙辈惯成熊孩子,我想说的是,如果已经发现了这样的苗头,或者发现苗头已经成了很难改变的事实,做父母的,需要承担起责任,努力寻求有效的改变,帮助孩子,也帮助自己。
那么,办法是什么?
有人说,这是“社会”问题,作为个体,我没有办法改变。但我认为,这是“社会学”问题,作为社会个体,在相当程度上,成年人的社会经历,取决于自己的选择。
第一,可以选择吃更多的苦。
小家庭的年轻父母又要工作,又要带娃,当然辛苦。有人选择轻松,那么你享受到的轻松一定会向你索取代价;有人选择自己吃多点苦,那么就不需要付出这些代价。这不是鸡汤,只是硬邦邦的现实。
我的一位读者说:
还好我家孩子是自己带的,因为没有婆婆,弟弟又要上学,妈妈他们还要给弟弟挣钱买房子,谁也靠不上只能自己带,现在不管在哪,只要我管孩子,我都不让我妈我爸他们掺和,他们也犟不过我,现在孩子发展还挺好的,只是偶尔放假回姥姥家,小脾气就得一段时间改过来。因为不会带孩子,所以经常看育儿书,还是不错的,我比原来好了很多。加油!
我想给她一百个赞!
第二,可以选择更努力。
没钱,是一个更硬邦邦的现实。
但钱不是你抱怨抱怨就能有的,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也不是仅仅和机遇、幸运相关的。
我个人认为,和钱最相关的,是能力和努力。所以和吃苦同样靠谱的办法是,付出足够多的努力,让自己具备赚更多钱的能力。
如果努力凭自己的能力赚到可以暂时停工带娃的钱,那么就不用依赖父母的帮助——他们已经带大了自己的孩子,原本就该享受属于自己的休息。
如果努力凭自己的能力赚到可以雇佣保姆的钱,那么也可以选择不依赖父母的帮助——不要说因为所有保姆都不靠谱才只好选择让父母帮忙,和父母相比,至少保姆更听你的话。
说到这儿,可能会有宝妈不忿:那也得有个有本事的老公。
在一些社会,确实是丈夫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保证全家人的生活,但在咱们这个社会,现实情况是,绝大部分家庭都还做不到。所以,公平地说,这不是宝爸一个人的事,家庭重担,需要两人共担。
在上一篇文章后面,我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评论:这都怪渣男!看到这话,我就笑了,这关“渣男”什么事?更可能的是,那个“渣男”此刻正积极赚钱养家,好让全家人有钱出国旅行呢。
第三,可以选择做更成熟的儿女。
评论中,很多读者认为,面对老人无原则的溺爱,做儿女的是没有办法管的,你管了,就是不孝顺,说不定还会被骂。
但是,我也看到很多父母在不得不选择由老人帮助带孩子时,也找到了自己的办法。
一位读者说:
我公婆跟文中老人一模一样,一岁多的儿子出现戏精端倪后,我一怒之下重整家风,现在只要我管教孩子,爷爷奶奶必须自动消失,小孩一找他们撒娇我就全家一起强制教育。
另一位读者说:
我跟孩子奶奶说,我管孩子时你就算不服气也不要当孩子面,咱们私下再讨论交流,好在我婆婆这点还是很支持我。
我也愿意给这样的爸爸妈妈点一百个赞。
这么说,我不是鼓励你去和专门和老人对着干,只是想说,已经为人父母了,我们就该把自己当成独立的成人,做成熟的儿女,而不要再把自己当成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话的孩子。
成熟儿女的两个标志是:
第一,能对自己的孩子负责,并且坚持孩子的教育应该由自己主导;
第二,当意见不一致时,能找到有效的方式和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婆沟通,而不是一味地顺从或者忍气吞声。
我们不能假定父母都是说不通的。很多时候,他们比较多地插手孩子的养育和教育,是因为做儿女的没有让他们看到自己有能力、有决心带好孩子。
让他们看到你的决心和能力,相信多数父母会为你真正长大成人而欣慰,而不是批评你的忤逆不孝。
能想到的暂时就是这么多。毕竟,我们的所有无奈,都抵不过宝贝的未来。所以要寻找的,是对孩子更好的解决之道。
真心爸妈(徐智明 / 高志宏)
致力于发现家庭教育底层逻辑。著有《育儿基本1、2》、《阅读手册(上、下)》。开创全学科自主阅读体系股票怎么放杠杆,倡导自主学习。两孩父母,现居北京。
发布于:北京市